译文
荷花和柳叶啊,它们俩在秋天里都有点招架不住了,看起来都显得那么憔悴。
晶莹的露珠从它们身上滑落,就像是初尝离别的泪水在轻轻滴落。而当金黄色的秋风吹过,更让它们愁上加愁。
柳叶那原本像绿色眉毛一样鲜嫩的边缘,现在却甘愿放弃自己的美丽,一片片地枯萎掉落。而荷花那原本红扑扑的脸庞,也因为秋风的吹拂而心生怨恨,无奈地在水中漂流。
我不禁深深地叹息,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,我更能体会到这种无奈和感伤。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,仿佛还在昨天;可转眼间,就已经是满头白发了。
注释
兼:又、和。
金风:指秋风。玉露、金风,泛指秋
这首诗标明“偶题”,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,“秋”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季节,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,白天把偶然进入视线的荷花、柳叶、露珠,观察到它们的形态、动作,心有所感,加以艺术剪裁和点评,构成一幅色系清幽、情思蕴结的图画,在作者的妙笔下,画意与诗情完美地融为一体。
“荷花”一意象表明对逝去光阴的叹惋,“柳叶”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愁的悲凉意境。首联写荷花与柳叶满载忧愁,“不胜秋”更是表现出愁的程度之深。给荷花、柳叶赋予了人的情感,仿佛它们正满载忧愁在秋风中哀叹。
“玉露”形象地写出了露珠的晶莹剔透,而后写露珠好似哭泣一般,给露珠赋予了生动的形象。“金风吹更愁”
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盘盘焉,囷囷焉,蜂房水涡,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风雨凄凄。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(不知其 一作:不知乎;西东 一作:东西)
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。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;辘辘远听,杳不知其所之也。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。有不见者,三十六年。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,齐楚之精英,几世几年,剽掠其人,倚叠如山。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(有不见者 一作:有不得见者)
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
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嗟乎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